做好水稻控旺抗倒工作,后期產量才有保障
水稻倒伏是其產量形成上一個大問題,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,常見的倒伏現象有兩種:一種是基部倒伏,二是折稈倒伏,基部倒伏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現象。倒伏原因一般有兩個:一、拔節期生長過旺,水稻植株為了光合作用,競相生長吸收光照,導致其旺長,水稻徒長造成碳氮比失調,營養生長超過生殖生長,早期表現是幼穗形成期推遲,后期抽出的稻穗偏短、出穗不齊等,最終導致產量下降。二、發生在抽穗后的灌漿及乳熟期,稻穗重量變大造成頭部質量較大,大風降雨天氣極容易造成倒伏,此時的水稻抗性不足,倒伏產量損失極為嚴重。
造成倒伏的原因及解決方法
1、曬田不及時或過晚,曬田不到位,根系下扎不牢固,易倒伏。水層管理不當,水稻長期處于深水的狀態下,造成莖稈柔軟,基部節間過長,根系缺氧抗性降低。
2、施肥不合理,主要原因氮肥過多,氮肥施入過晚,莖稈細弱,易倒伏。種植密度過大,形成田間郁蔽,莖稈細弱;插秧深度深,分蘗節位高,秧苗徒長,易倒伏。
3、灌漿結實期,水稻抗性減弱,病蟲害發生嚴重易倒伏,冰雹等災害天氣造成水稻倒伏。
合理控制稻田水量、及時曬田并曬田到位、合理控制插秧密度且插秧不能太深、及時防治病蟲害、控制氮肥用量,可以有效的預防過旺生長而倒伏,但是也可以根據水稻的長勢合理使用專一的控旺產品,推薦使用盛大生物水稻小麥-“粒正”、“一控靈”,該兩款產品均采用生物控旺技術,安全多效。控旺的同時,此外還可以增加有效分蘗數量,促進根系生長,健壯植株,并且可以及時補充作物在不同時期所需的特殊營養,如硼、鋅等,在生物調控株型一定程度使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。
什么時候是水稻控旺的最佳時間呢?水稻控旺抗倒主要作用是降低基部1-3節間長,基部節間形成時期為水稻分蘗期。“粒正”、“一控靈”的使用非常簡單,在分蘗期-拔節初期前使用最佳,1小袋兌水15-20公斤,2小袋/畝,正常年份噴施1次即可,通常間隔10-15天。
(整理/研發技術部)
[上一篇] 水稻返青分蘗期水肥管理要點
[下一篇] 果樹補鈣遇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